【齊心抗疫】幼稚園變愛心口罩工場 教職員自製布口罩贈學生及家長
發布時間: 2020/04/20 16:26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03
新冠肺炎疫情持續,雖然學校仍停課,但有幼稚園因發現學童抗拒戴口罩,同時擔心復課後的口罩供應,故全體教職員化身「口罩廠工人」,親手製作布口罩送給學生及家長,鼓勵齊心抗疫,送上一份溫暖。
即使停課,香港中國婦女會幼稚園仍堅持停課不停學的原則,定期與家長溝通、準備教材、跟進學習進度,並關顧他們的需要。意外發現,原來家長難以採購小童口罩,子女亦抗拒佩戴。
校長廖海艷指:「因年紀小,兩、三歲的孩子真的不肯戴口罩,怎樣能幫到他們?於是我們在會議中討論,不如嘗試用一些有圖案、可愛的布料製口罩,送給他們,鼓勵小朋友戴口罩。」
雖然現時未知復課期,但預計若然復課,口罩供應會一樣緊張。廖校長補充:「布口罩一來可以重用,二來在校內都可作保護用。」於是從3月初開始討論、構思,然後立即展開採購及製作工作。
全體職員出動 由零開始學車口罩
全校人手共13人,包括校長、老師及清潔姐姐,大部分人對縫紉沒有概念。即使有,也只是試過縫些小手作。製作口罩對他們而言,是個未知的新挑戰。
廖校長說:
過程要慢慢去學、做資料搜集,要打電話向朋友求救,也要研究各種口罩的紙樣,整個口罩應怎樣裁剪?
主任上網找紙樣,有些老師在家找些舊衣試製,試了甚麼方法,大家再回來討論。
製作方法靠不斷摸索,也要搜羅合適的材料和工具,廖校長和袁主任兩人走到深水埗花布街,逐間鋪挑選、向老闆請教。「現場有好多種布料,眼花撩亂,各款都要試。要用可防水、透氣的布質,始終小朋友年紀細、皮膚嫩。我們大人將心比己,若布料不透氣,也會戴得辛苦。」
因無概念,布料用量也不知,來回買了好幾次。最終選擇一款透氣、防水、柔軟及不掉色的日本進口布。有可愛印花又舒適,但足足比普通布料貴3、4倍。余主任補充:「差不多120元一碼,貴好多,一般布料30多元一碼。」
學校變流水式工廠 兩星期產量過百
布料、橡筋、裁縫剪刀都要買,兩部衣車則為職員的「私伙嘢」,幼稚園頓時變成小工場。「初初試做時,大家每個工序都會試試,由朝到晚做足一日,一人每日只能做到一個。」
後來技巧愈練愈成熟,流水式分好一枱枱工序,分工合作、效率倍增。有人先負責面、底布裁紙樣,再傳給同事做人手縫合,然後燙布、壓線、加橡筋,最後把口罩外面的綫條車齊。完成後,會將布口罩拿往紫外綫消毒機,徹底清潔。
始終我們人手有限,亦不是一個專業工場,現在花半日時間,可以造到2、30個左右。
而布口罩防護力有限,不可取代外科口罩,故送出的布口罩套裝內除附一小童、 一成人款,並有心意卡,提醒家長要定時清潔,配戴時需加上濾芯。學校更已於網上訂購濾芯,到貨後會先檢視質量,若合適可供家長使用,亦能協助他們訂購。
口罩分3種尺寸 2至6歲小童適用
由於學生年齡介乎2至6歲,臉型大小存有差異,故教職員們共製作了兩款小童尺寸。「2歲、K1學生的年紀太小,坊間也較少這種尺寸,我們便取他們用開的口罩,自行量度。另一款稱為『中童』版,高班學生可用。畫了很多個樣板,最後才畫到一個符合尺寸的。」
工多藝熟後,老師們更決定加製大人合用的布口罩,贈予家長,最後花兩星期左右的時間,小童口罩約有90個,成人則有6至70個成品。前後共花掉4位數字的成本,由學校自費,4月初正式送出。廖校長指,有少量口罩會送給區內的長者中心。
造布口罩的另一個理念是傳播愛心,希望學生能關心身邊人,如果自己已經足夠,會鼓勵他們送給有需要的人。
全校唯一男老師 幫忙做縫合
90後的張老師首年踏入教學工作,就碰上疫情。他指以前中學時代,衫褲爛了會自己補,但自畢業後已甚少接觸針線,屬「縫紉初哥」。
在這次布口罩製作中,他選擇做縫合工作,協助將口罩內裏的線縫起。「做之前會回家問媽媽,也藉這個機會向人請教,當成一個任務,那就學吧;我負責縫口罩底部,最難的地方是口罩的線比較細緻,收尾打結的位置做得不好的話,就會易爆開。」
做得多的話,花半日就好容易上手,但速度未則未必好快。他指每位老師會互相提點、做質量檢查,務求盡善盡美。
即使停課,學校於籌備教材、清潔消毒上亦毫不怠慢,並非全部時間投放於製作口罩上,故每日只會花約一半時間於製作上。校長表示將視乎情況,亦會詢問家長的用後感,再決定會否繼續製作布口罩。
記者:吳霆俊